•手动压力滴定实施:在PSG监测下手动调压,参照AASM指南,压力滴定如下:
•⑴对准备接受CPAP治疗的患者进行充分的戴机前教育,选择尺寸合适的鼻面罩演示佩戴过程,并让患者尽快适应治疗环境;
•⑵CPAP(BiPAP的吸气压IPAP和呼气压EPAP)应当调至消除呼吸暂停、低通气、呼吸努力相关性微觉醒及鼾声等阻塞性呼吸事件为止,或为消除上诉事件而达到推荐使用的最大压力值。
•⑶推荐成人使用CPAP最小其实压力为4cmH2O,BiPAP最小其实IPAP压力为8cmH20,EPAP为4cmH2O,最大差值不超过10cmH2O,CPAP(BiPAP的IPAP或EPAP压力值每上升1cmH2O,持续时间不应少于5分钟,直至压力调至阻塞性呼吸事件消除为止。
•4 若患者不能耐受CPAP的高压力或患者对CPAP依从性较差,可选择BiPAP,或CPAP压力值已经达到15cmH2O,仍不能消除阻塞性呼吸事件,可考虑更换为BiPAP.
•5 不论选择CPAP还是BiPAP,压力滴定值均可以将阻塞性呼吸事件的AHI控制在低值(理想值AHI〈5次/h〉,同时保证最低Sao2大于等于90%,并允许一定的漏气量。
•6 理想压力滴定是指在至少15分钟的连续睡眠中,选择的压力值可将呼吸紊乱指数(RDI)控制在5次/h,以下,或在基础RDI〈15次/h的情况下,使RDI降低幅度达到50%以上
•7 较好的压力滴定是指未将RDI降至10次/h以下,但RDI在原基础上降低幅度达75%,(尤其针对重度OSAHS患者)或者虽已达到理想或好的压力滴定标准,但选择的压力值未经历仰卧位REM期睡眠。
•8 未达到上述标准的压力滴定是一次失败的压力滴定。
•9 若初次压力滴定未达到理想和好的标准,可重复进行第二次压力滴定。
•10 分段CPAP或BiPAP压力滴定要遵循整夜原则,同时满足下列条件:在至少2小时的PSG监测中,AHI大于等于30次/h,压力滴定结果可完全或几乎消除仰卧位NREM及REM期的呼吸时间,若在后半夜压力滴定中不能满足上述条件中的后两项,需进行第二次整夜压力滴定。
•11 再次压力滴定:经过一段时间,患者体重可能发生变化,较长时间后,患者随年龄的增长,咽部软组织的塌陷性等也会发生变化,所以需要重新设定治疗压力以达到满意的效果。
• 长期应用CPAP 治疗的患者,一般在治疗3-6个月后需要再次进行压力滴定,观察是否需要重新设置治疗压力,然后6个月到一年复诊一次。
• 如果在治疗过程中出现打鼾或呼气费力等,随时进行压力滴定,重新设置治疗压力。
密切监测和疗效判断:通过密切的临床监测判断疗效。发现治疗中的问题和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,及时处理和调整是提高患者的依从性、耐受性和疗效的重要因素
•⑴PSG监测应包括:睡眠时间、有效率、睡眠分期、睡眠中微觉醒的发生率及体位变化情况;睡眠中呼吸系统的变化:呼吸事件(呼吸暂停、低通气、呼吸努力相关性微觉醒事件)的指数次/h、胸腹呼吸活动度、胸腹呼吸上气道运动的同步性、上气道阻力、鼾声有无消除,若仍存在,其发生指数;循环系统:心率、心律失常事件,睡前及醒后血压等。
•⑵呼吸机通气参数:不同体位及睡眠状态下的压力参数,漏气量,若使用BiPAP的S或ST模式还需观察潮气量、呼吸频率以及吸气时间等
•⑶某些情况下如重叠综合征、心力衰竭等还需监测经皮co2或呼气末co2的变化情况。
•⑷REM期上述第1、2项指标的变化情况及有无行为障碍等。
•⑸不良反应:呼吸困难加重,不耐受或恐惧,呛咳,摘脱鼻面罩,张口呼吸,鼻面罩压迫,固定头带过紧,口咽干燥,排痰困难及中枢性呼吸暂停等。
•⑹动脉血气分析或其他X线检查。
六、CPAP疗程
有关每天的治疗时间和疗程,目前尚无明确标准,迄今达成共识的是每夜6小时比少于6小时在降低心血
管并发症方面作用更大。OSAHS患者需在睡眠状态下佩戴CPAP,1-3个月后作疗效评价,酌情调整CPAP
治疗参数。通常在无严重不良情况下,CPAP可以长期应用,甚至终身佩戴。
